財貿經濟2018年第4期 1目 錄 嚴格管制還是放松管制
——去杠桿背景下的市場進入政策研究
呂煒 高帥雄 周潮(5)
增加土地供給能否有效抑制房價上漲
——利用“撤縣設區”的準實驗研究
張清源 蘇國燦 梁若冰(20)
異質性預期下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效應
趙瑋 趙敏娟(35)
貨幣政策盯住目標應該考慮不平等嗎
陳利鋒(51)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同群效應嗎
辛兵海 陶江(67)
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現金持有水平:“掏空”還是“規避控制權轉移風險”
李常青 幸偉 李茂良(82)
跨越邊界的集聚:空間特征與驅動因素
邵朝對 蘇丹妮 李坤望(99)
地理集聚與企業的自選擇效應
——基于上、下游關聯集聚和專業化集聚的比較研究
李瑞琴 孫浦陽(114)
“二孩”生育政策“遇冷”:理論分析及經驗證據
靳衛東 宮杰婧 毛中根(130)
農業生產性服務決策的經濟分析
——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例
張宗毅 杜志雄(146)
2摘 要 嚴格管制還是放松管制
——去杠桿背景下的市場進入政策研究
呂煒 高帥雄 周潮
內容提要:“潮涌式”的市場進入容易導致過剩產能,是否也會加高行業的杠桿率水平呢?在我國,以進入管制為特征的產業政策是政府調控市場進入的主要工具,該管制政策又會對行業的杠桿率產生如何的影響呢?為此,本文基于市場進入這一視角,運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政府市場進入管制政策對上游行業杠桿率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政府放松市場管制會拉動上游行業的杠桿率水平,而且,政府前期的管制程度越高,放松管制時上游行業的杠桿率水平上升的幅度就相對越高。對政府而言,若不放松管制,社會福利就會受損;若放松管制,就必然面臨高杠桿問題。面對這一兩難選擇,政府在放松管制時需要把握好時機,降低決策成本。
關鍵詞:產業政策 市場進入 去杠桿 DSGE
作者簡介:呂煒,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高帥雄,東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博士研究生;周潮,中國人民銀行張掖市中心支行經濟師。
增加土地供給能否有效抑制房價上漲
——利用“撤縣設區”的準實驗研究
張清源 蘇國燦 梁若冰
內容提要:為抑制重點城市房價的過快上漲,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很多調控政策。其中,供給側的土地調控是近期以來的重點。雖然關于土地供給與房價的關系已有很多學者關注,但由于兩者之間存在很強的內生性,導致得到的結論不一,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情況。基于此,本文首先通過建立一個靜態局部均衡模型,說明政府的土地供給行為對房價的影響機制;其次創新性地利用“撤縣設區”這一準自然實驗,并基于2000—2013年中國267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運用PSM-DID方法研究了土地供給對城市房價的影響,很好地規避了兩者的內生性問題。研究表明,土地供給規模的擴大的確有助于降低城市的房價水平。這一結論在排除城鎮化推動商品房市場需求增長的情況后依然成立。因此,擴大土地供給規模以緩解供需矛盾是調控我國中心城市房價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土地供給 商品房價格 撤縣設區
作者簡介:張清源,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蘇國燦,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梁若冰(通訊作者),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異質性預期下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效應
趙瑋 趙敏娟
內容提要:本文在新凱恩斯DSGE模型中引入基于Agent的計算經濟學的建模思想,構建了基于Agent的DSGE模型,從社會福利的角度探討宏觀審慎政策效應及其與貨幣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發現:基于Agent的DSGE模型中,產出與通貨膨脹對貨幣政策沖擊的反應較“傳統新凱恩斯DSGE模型”平緩,并且持續時間更長;本文模型更加符合現實經濟,樣本內外預測能力較傳統新凱恩斯DSGE模型與VAR模型好;當經濟面臨違約風險沖擊及生產力沖擊時,中央銀行運用包含逆風策略的貨幣政策工具與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相配合對經濟波動影響最小,更有利于維護金融穩定以及減少福利損失。
關鍵詞:有限理性 異質性預期 基于Agent的計算經濟學 新凱恩斯 DSGE模型
作者簡介:趙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博士;趙敏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貨幣政策盯住目標應該考慮不平等嗎
陳利鋒
內容提要:基于技能差異的角度,本文構建了一個包含消費不平等與收入不平等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并考慮了技術沖擊對于不同技能勞動力群體以及不平等產生的動態影響。研究表明,技術進步導致了不平等的惡化。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考察了不同貨幣政策機制對于不平等的動態影響。研究發現:(1)與未考慮不平等的泰勒規則相比,考慮不平等因素的簡單規則部分犧牲了產出的增長;(2)相比考慮失業的簡單規則,考慮不平等因素的簡單規則所帶來的產出損失相對較小,并且能夠相對較好地緩解不平等;(3)相對于未考慮不平等因素的政策機制而言,考慮不平等因素的簡單規則顯著降低了政策引致的社會福利損失。最后,通過社會福利損失比較,考慮收入不平等因素的簡單規則所引致的社會福利損失與最優貨幣政策最為接近,而考慮消費不平等因素的簡單規則所引致的社會福利損失則相對較大。因此,存在不平等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應該考慮收入不平等。
關鍵詞:技能差異 消費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 貨幣政策
作者簡介:陳利鋒,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同群效應嗎
辛兵海 陶江
內容提要:使用中國A股上市銀行2007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1季度數據,本文首次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同群效應問題進行實證檢驗。通過資產定價模型并結合上市銀行股票收益率數據,本文定義工具變量,并使用工具變量估計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1)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同群效應,個體銀行的流動性政策選擇會受到群體銀行的影響。(2)中小銀行之間的同群效應最為顯著,“太多而不能倒”的集體道德風險構成了中小銀行之間相互效仿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國有四大銀行與中小銀行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互模仿行為,這排除了基于信息獲取的學習動機導致同群效應的可能性。從宏觀審慎的視角,本文結論為系統流動性風險監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實證支持。
關鍵詞:流動性風險 同群效應 宏觀審慎監管
作者簡介:辛兵海,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陶江,南開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現金持有水平:“掏空”還是“規避控制權轉移風險”
李常青 幸偉 李茂良
內容提要:本文以2013—2015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季度數據為研究對象,考察了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實證結果發現,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與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呈U型關系。當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低于臨界值時,由于資金占用等原因,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降低;當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高于臨界值時,控股股東為了規避控制權轉移風險,要求上市公司持有更多現金。這說明不同質押比例水平下控股股東出于不同目的對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財務政策,從而對現金持有水平產生非線性影響。上述結論在盡可能控制內生性問題后依然成立。在進一步的分析中,本文還發現,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與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呈U型的關系只在非國有企業中存在,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的降低是股權質押的控股股東“掏空”所致的,增加的現金持有是來自公司資本性支出的降低和現金分紅的減少,持有更多的現金能顯著降低股價觸及平倉線的可能性,股權質押的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現金持有水平的干預損害了公司價值。
關鍵詞:股權質押 現金持有水平 掏空 控制權轉移風險
作者簡介:李常青,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幸偉(通訊作者),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生;李茂良,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助理教授,碩士生導師。
跨越邊界的集聚:空間特征與驅動因素
邵朝對 蘇丹妮 李坤望
內容提要:隨著國內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產業的空間格局呈現出跨越行政邊界連續集聚的新態勢。針對傳統集聚指標無法捕捉中國產業跨邊界連續成片的集聚現象,本文選擇DO指數測度了2008年中國制造業各行業在連續空間上的集聚程度,并進一步探索了其驅動因素的空間存在形式。結果表明:44%的制造業行業是顯著集聚的,且集聚的空間尺度大都在0~300km范圍內。其中,大企業在短距離范圍內高度集聚,并推動了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地理集中,而小企業集聚發生的空間尺度較大,且促進了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空間集聚。驅動因素分析表明,空間外部性對產業集聚的促進作用具有地理衰減特征,尤其是知識技術溢出,僅在100km范圍內發揮作用;而地方保護主義的阻礙作用呈現空間增強趨勢,并在短距離范圍內抑制了空間外部性的有效溢出。本文研究有助于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空間格局的全貌,為有效引導產業梯度轉移和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礎性認識。
關鍵詞:制造業集聚 空間連續 驅動因素 DO指數
作者簡介:邵朝對,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蘇丹妮(通訊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李坤望,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地理集聚與企業的自選擇效應
——基于上、下游關聯集聚和專業化集聚的比較研究
李瑞琴 孫浦陽
內容提要:本文從企業異質性角度檢驗了中國企業的區位自選擇效應,即高生產率的企業是否一定會選擇在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的中心區。在衡量集聚程度的方式上,本文不僅考察了傳統的專業化集聚,還首次考慮了上、下游產業關聯的多樣化集聚,使用嵌套Logit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著重對區位自選擇效應在兩類集聚條件下的差異性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在專業化集聚程度較高的中心地區,企業的自選擇效應較為明顯,但對上、下游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的中心地區,企業的自選擇效應則相對較弱。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國外市場依賴程度較大的純加工貿易型企業更為關注優越的地理位置,因此,盡管這類企業生產率相對較低,但在競爭效應尚可容忍的條件下,它們仍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地理優勢的中心地區,這說明這些地區企業生產率的分布是較為分散的,這類企業不存在明顯的區位自選擇效應。基于此,本文認為,為縮小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核心地區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要為那些生產率較低的加工貿易型企業的區位轉移創造有利條件;外圍地區則要重視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和上、下游產業鏈的搭建,逐漸培育具有地區特色的產業集群。
關鍵詞:異質性企業 自選擇效應 專業化集聚 上、下游關聯集聚
作者簡介:李瑞琴,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孫浦陽,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二孩”生育政策“遇冷”:理論分析及經驗證據
靳衛東 宮杰婧 毛中根
內容提要:近期以放松“二孩”生育管制為核心內容的政策改革明顯“遇冷”,我國人口增長正面臨“斷崖式”下滑的巨大風險。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準實驗分析法,從理論和經驗上論證了城鄉生育成本變化及其對生育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近年來,隨著生育成本的變化,農村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大幅下降,而城鎮家庭的意愿生育水平小幅增長,最終城鄉意愿生育水平總體降低。那么,考慮到目前實際生育率遠低于意愿生育水平,“二孩”生育政策“遇冷”就成為由此可得的必然結果。所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通過生育激勵措施消解生育成本變化的不利影響,是未來我國人口政策改革的關鍵。
關鍵詞:生育政策 生育成本 文本分析 準實驗分析
作者簡介:靳衛東,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宮杰婧,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毛中根(通訊作者),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農業生產性服務決策的經濟分析
——以農機作業服務為例
張宗毅 杜志雄
內容提要:農機作業服務已成為農業生產性服務的重要內容,是連接傳統小農戶和現代農業之間的重要紐帶和工具,但農戶購買農機還是購買服務,以及購買何種農機,其決策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作業服務市場及作業補貼又對農戶決策產生什么影響?本文通過構建不同決策的成本模型,分析了不同決策的臨界條件,并用2397個家庭農場數據進行了實證。結果表明:(1)農戶購買農機還是購買服務,以及購買何種農機,取決于自身機會成本、不同功率農機平均使用成本和作業服務市場價格等變量中最低的那一個。(2)不同的農業機械有不同的購買臨界規模區間,只有在此規模區間內的購買決策才是經濟的。當然,這個臨界規模區間受到服務市場的影響。(3)補貼并非促進農業生產性服務的靈丹妙藥,不恰當的補貼會錯誤引導農戶決策。補貼工具僅應在農業生產性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善、程度較低時使用。
關鍵詞:農業生產性服務 農機作業服務 購買決策
作者簡介:張宗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博士后、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員;杜志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